全球暖化,各地夏天溫度頻創新高,台灣夏季的高溫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。熱傷害是一種常見但可預防的健康問題,它指的是因為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而導致的身體損害。希望可以透過這篇文章,幫助家長預防和應對熱傷害。
熱傷害的主要種類
- 熱痙攣(Heat cramps):熱痙攣通常是因為過度出汗而導致體內電解質失衡,這會引起肌肉痙攣或抽搐。孩子可能會感到肌肉緊繃和疼痛。
- 熱暈厥(Heat syncope) :當在炎熱環境中長時間站立時,身體為了散熱使皮膚和血管擴張,當血液因久站而回流不順就可能使腦部血流暫時不足,發生暫時性暈厥等症狀。
- 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:熱衰竭的症狀包括極度疲倦、心跳加速、皮膚潮濕或冷汗、頭暈和噁心。這是一種由於高溫和脫水導致的身體反應,需要及時處理。
- 中暑(Heat stroke):可能先有熱衰竭的症狀,另須加上高體溫(核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)及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症狀(如言行舉止異常、癲癇、昏迷等)。「中暑」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,如腦病變、急性肝衰竭、腎衰竭、肺水腫、心肌病變、心臟衰竭、急性呼吸窘迫、瀰漫性血管內凝血、橫紋肌溶解症等,其死亡率極高,是臨床上熱傷害治療最具挑戰性的一類。可細分為傳統型中暑(classic heat stroke)與勞動型中暑(exertional heat stroke),前者多半發生在對環境氣溫濕度改變的適應力較差的族群,如老人、小孩及慢性病患者;後者則是在長期於高溫高熱環境中活動者,如:勞工、農夫與運動員,因此也可稱為運動型中暑。中暑時皮膚因體溫調節中樞功能異常,患者除意識不清外體溫甚至超過40°C,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休克、心臟衰竭、橫紋肌溶解,甚至是死亡。
日常對話時常將「熱衰竭」與「中暑」名詞混淆,平時口語較習慣將一般輕微之熱傷害當成中暑,卻將嚴重且危及生命之熱傷害當成熱衰竭。
預防熱傷害的措施
- 避免高溫時段外出:在氣溫高的時候,如正午到下午的幾個小時,盡量避免讓孩子在戶外活動。如果必須外出,請選擇清晨或傍晚的時間。
- 穿著合適的衣物:讓孩子穿著輕薄、透氣的衣物,選擇淺色衣物以反射陽光。避免穿著深色衣物,因為深色會吸收更多的熱量。
- 保持充足水分:讓孩子經常喝水,特別是在運動或炎熱天氣中。避免含糖或含咖啡因的飲料,因為這些飲料可能會增加脫水風險。可透過小便顏色提醒自己和孩子目前是不是需要多補充水分。
- 提供陰涼場所:在戶外活動時,定期讓孩子在陰涼處休息,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陽光下。使用遮陽帽和太陽鏡也能有效減少陽光直射。
- 使用防曬產品:選擇適合兒童的防曬霜,塗抹於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,並定期重新塗抹。這能幫助防止紫外線傷害,減少中暑的風險。
- 定期觀察孩子:注意孩子是否有熱傷害的症狀,如過度出汗、皮膚變紅、呼吸急促等。若出現這些情況,應立即將孩子移至陰涼處,並給予充足的水分。
- 勿將嬰幼兒獨自留在車內:短期間車內溫度即可升高造成嚴重之熱傷害。
應對熱傷害的方法
將孩子迅速轉移到陰涼處,給予大量水分,若有熱痙攣情況可補充含鹽分的飲料(如運動飲料),並用濕毛巾擦拭其身體。若孩子的症狀嚴重,或體溫持續升高,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。
(圖片製作:雀巢營養科學院)
若是熱傷害中最嚴重的中暑,需要把握黃金三小時,將中心體溫降至39度C,否則死亡率會大幅提高,要把握「三快原則」:快速發現、快速降溫、快速送醫!
通過採取這些預防和應對措施,您可以有效保護寶貝們以及自己免受高溫的影響。願每個家庭在炎熱的夏季中都能安全健康地度過!
資料參考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