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節假期常見疾病與防範

過年是一個充滿喜悅的時刻,在此歡樂氛圍之中,我們也不能忘記健康是最大的資本。Dr.咚希望以過年期間常見的一些健康問題為出發點,來談談如何降低風險,避免身體不適破壞春節的愉悅,希望你我都能健康享受這個每年難得的團聚節日。

過年期間常見的疾病與症狀

1. 急性腸胃炎

過年期間,各類大餐和小吃是主角。然而,近期腹瀉疫情已經上升!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,國內第2週(114年1月5日至11日)腹瀉急診就診人次創下近5年同期新高,且呈上升趨勢。

疾管署指出,近期腹瀉群聚案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,其傳染力強,潛伏期約10至50小時;此外,細菌性病原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為主,潛伏期為數小時至5天。關於兒童急性腸胃炎的照護,您可參考Dr.咚的相關文章:兒童腸胃炎

這些致病菌會透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飲水、與病人接觸(如分享食物、水、器皿;接觸病人嘔吐物、排泄物或吸入其飛沫;或接觸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)而感染。

預防方法

  • 勤洗手:使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,尤其是如廁後、進食或備餐前。
  • 聚餐時使用公筷母匙
  • 注意食物貯存及調理衛生: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,食物應徹底煮熟再食用。

2.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(感冒)

冬天氣候寒冷且溫差大,加上過年期間人們聚會頻繁,感染風險隨之增加。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和孩子特別容易成為主要受害者。關於兒童感冒可參考這篇文章

預防方法

  • 若有症狀,戴口罩保護他人。
  • 勤洗手:提醒孩子保持手部清潔,避免用手摸眼、口、鼻。
  • 在人群擁擠的場合佩戴口罩,降低感染風險。

注意事項

  • 若兒童出現發燒合併活力和食慾不振,或年齡小於三個月,應立即就醫。
  • 其他相關資訊可參考Dr.咚的兒童發燒文章。

3. 流行性感冒(流感)

目前流感疫情持續上升,已進入流行期。根據資料,第2週(114年1月5日至11日)國內門急診流感就診人次為近十個流感季同期最高。

流感是由「流感病毒」引起,其症狀與一般感冒不同。流感症狀通常更為嚴重,可能包括全身無力、頭痛、發燒,且症狀發作迅速,痊癒時間也較長,需1至2週才能完全恢復,且可能引發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等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

警覺指標

  • 「一燒」:發燒。
  • 「二痛」:頭痛及明顯肌肉痠痛。
  • 「三疲倦」:全身疲倦。

若出現上述症狀,應提高警覺,盡快就醫。

4. 其他須注意的情況

(1)魚刺卡在喉嚨

「年年有餘」是華人過年的傳統習俗,魚是年夜飯的必備菜餚。在為嬰幼兒、老人以及吞嚥功能異常者(如中風患者)準備食物時,需特別留意挑除魚刺,並提醒大家細嚼慢嚥。

(2)嬰幼兒進食固體食物梗塞窒息

四歲以下幼兒是異物梗塞的高風險族群。以下為常見高風險食物:

  • 果凍、軟糖、糖果、蒟蒻。
  • 含骨頭的肉類。
  • 整顆種子與堅果(如花生)。
  • 有籽的水果(如荔枝、龍眼、葡萄)。
  • 整口的花生醬等。

預防方法

  • 食物應壓碎切細,在吃高風險食物時一定要有大人在旁。
  • 叮囑兒童不要邊玩邊吃,並養成細嚼慢嚥的習慣。
(3)燒燙傷、外傷

過年期間燒燙傷與意外外傷的風險增加,應特別注意居家安全。

(4)長輩健康關注

多關心家中長輩的健康狀況,尤其需避免長時間久坐,避免椎間盤突出或下背痛的發生。此外,慢性病患者應按時服藥,穩定控制病情,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。

透過這篇文章,Dr.咚祝福大家在春節期間保持健康,與家人共享溫馨的美好回憶。

參考資料: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